爱上海龙凤论坛

周成王姬诵
#皇帝# 0 0
周成王姬诵,姬姓,名诵,是周武王姬发与王后邑姜的儿子,太师姜子牙的外孙。周朝第二位君王,在位时间为22年(前1043年—前10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 中文名: 姬诵
  • 别号名称: 周成王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华夏族
  • 去世日期: 公元前1021年
  • 职业职位: 国君
  • 主要成就: 成康之治
详细介绍 PROFILE +

人物生平

受政周公

周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之时,姬诵被立为成主,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治理天下。

周公亲践天子之位,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于是管、蔡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又收集了殷朝的全部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封,让他做了卫康叔。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成王又把它赠给远在军营中的周公。周公在东方接受了米谷,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

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大服。周公在摄政的第七年,成王年长能亲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之位。

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将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圆七百里,革车千乘。并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

成王践奄

奄国主要分布于今山东曲阜附近,是商朝极有实力的方国之一,在商中期,商王南庚、阳甲均曾定都于奄,到盘庚时才迁都于他处,而奄保留了大量商朝子民,逐渐发展成东方的强大方国,又因与商的密切关系,而被大量史料称为“商奄”。

“三监之乱”爆发后,原分封于殷商旧地的管叔、蔡叔及殷纣之子武庚禄父起兵叛乱,叛乱还得到徐国、奄国、薄姑等东方小国的支持。据史书记载,奄君薄姑当时劝禄父说:“武王刚死,成王年幼,周公被天下人怀疑,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请举事!”叛乱的影响很大,成王命周公调大军东征,“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才得以平叛。而此次叛乱的主角,武庚被杀,管叔自杀,蔡叔被俘,奄国被灭,并将其国君迁到蒲姑(现在的山东青州附近)。

营建洛邑

平叛“三监之乱”之后,周成王开始继承武王的遗愿,在“有夏之居”的“土中”建立新的都城,用以管理东方广大的领土。成王首先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具体规划建都的地址。召公在途中走了半个月,三月初五到达洛邑。初七日,召公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规度城郭、宫室、郊庙、朝市的位置,到十一日规划完成。

第二天,周公到达洛邑,全面视察了新邑,并且进行了占卜,在涧水东、瀍水西之间和瀍水东的洛水之滨营建新邑,皆卜兆大吉。于是周公便把营建洛邑的地图和卜兆呈送给成王,得到成王的赞许批准后,于十四、十五日,杀牛、羊、猪等牺牲,在新邑立庙祭地。又过了七天,周公向各诸侯国民和殷民颁布命令,之后命令殷民开始大举动工,经过八九个月的兴建,年底成周城便告建成。

不久,周成王来到洛邑,召公令各方诸侯前来朝贺,并向周公、成王奉献玉璋、大弓等礼品。召公向成王献词,并告诫成王要不负上天重托,不废先王之功业,成王虽然年幼,但为国之元首,希望能和洽民众。如今成王迁宅于土中(洛邑),亲理朝政,更应该持重,敬重德行,躬行德教。召公说:“上天将根据帝王的德行赐智慧,赐吉凶,赐享国期限。我王初据新都,更应崇尚美德,祈求上天赐予永久的治理天下的使命。今我率众邦君长,入朝进贺,并非慰劳君王,只是供奉礼品,献祭于上天,使王位世代相传,永无止期。”

周成王对召公说:“我还年轻,需要您的辅佐。希望公发扬伟大光显的功德,使我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奉答上帝的教诲,使四方百姓和悦,定都在洛师,隆重举行大礼,办理好盛大的祭祀,都有条不紊。公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虽遭横逆的事而不迷乱。文武百官努力实行您的教化,我这年轻人就早夜慎重进行祭祀好了。”

宅兹中国

成王五年四月,周成王在京宫大室对武王进行了丰福之祭,并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说道:“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就告祭于天,将以洛邑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你们这些后辈要记住祖先的荫福。”随后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

成王七年二月,周成王遣太保召公先前往之洛邑相土,三月又遣周公到成周占卜吉日迁宅。

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时,周公说:“新都洛邑已成,它将是您始作万民明君之地。在那里,你将首次奉行隆重礼仪,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这一切都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安排。”成王说:“你勤勉辅佐我这个年轻人,指示我弘扬文王、武王之功业,奉答天命,和抚万民,居于洛邑,举行大典。您的教导,我无不顺从。”

朝贺已毕,成王率满朝公卿、众邦君长在洛邑举行冬祭,时在周公摄政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次年正月初一,成王亲政,以朝享之礼献祭于文王、武王之庙,禀告嗣位大事。在文王庙、武王庙各献一头赤色牛。成王入太庙,献酒于先王之灵。至此,成王完成迁都和亲政大礼。

成王迁宅之说,在文献、考古均也得到证实。20世纪60年代,在陕西出土的“何尊铭文”,对成王迁宅洛邑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古人称洛阳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周王朝在这里建立新都,有利于对民众的统治。

成王亲政后,周公写有告诫之词《尚书·无逸》,是告诫成王不要过分追求享受,无节制地游乐、嬉戏、酗酒、田猎,于国于身均不利。

成周之会

周成王七年,周王朝苦心营建的洛邑宣告竣工,随即就以“四方入贡道里均”为由,决定以洛邑为新都,史称“新邑”,颁布《召诰》、《洛诰》,并为此举行盛大的诸侯集会。这是周成王即位以后第一次会盟诸侯,在周朝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各方诸侯以其方物进献王室。史载,这场检阅诸侯的盛会规模盛大。成周朝会诸侯,坛上挂着红帐子,用黑羽毛作装饰。天子成王面朝南方,冠冕上没有垂珠,朝服八彩色,腰间插着大圭。唐叔、郇叔在左,周公、太公望在右,都有冠冕,也没有垂珠,朝服七彩色,都腰插笏板,依傍天子站在坛上。

成康之治

成王临终,担心太子姬钊胜任不了国事,就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登位。成王逝世之后,召公、毕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去拜谒先王的宗庙,用文王、武王开创周朝王业的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要他一定力行节俭,戒除贪欲,专心办理国政,写下了《顾命》,要求大臣们辅佐关照太子钊。太子钊于是登位,这就是康王。康王即位,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告文王、武王的业绩,反复加以说明写下了《康诏》(康王之诰)。所以在成王、康王之际,天下安宁,一切刑罚都放置一边,四十年不曾使用,史称“成康之治”。

人物评价

总评

周成王作周建立统一封建政权后的第二代君主,在他期间完成了对东国的一系列征伐,巩固了周在东方的统治。此外,他继承了武王遗志,在周公的辅助下为周初政权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西周的史墙盘和徕盘中,都认为成王是一个能够统御四方,能够刚柔并举的“宪圣”的君主。

历史评价

展喜:“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椒举:“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戴德:“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道慎,天子疑则问,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子以道者也;常立于前,是周公也。诚立而敢断,辅善而相义者,谓之充;充者,充天子之志也;常立于左,是太公也。洁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拂天子之过者也;常立于右,是召公也。博闻强记,接给而善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故成王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殷周之前以长久者,其辅翼天子有此具也。”

曹植:“成王继武,贤圣保傅。年虽幼稚,岐嶷有素。初疑周公,终焉克寤。旦、奭 佐治,遂致刑错。”

范晔《后汉书》:“高宗、成王有雉雊迅风之变,而无中兴康宁之功也。”

房玄龄《晋书》:“及成王之为太子也,则周召为保傅,史佚昭文章,故能闻道早备,登崇大业,刑措不用,流声洋溢。”

赵莹、刘昫等《旧唐书》:“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

为政举措

周成王为政期间,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另外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

周成王病倒后,担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于是下令召公、毕公用心辅佐。不久,姬诵病死,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召公、毕公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东南各地的少数民族,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后世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与其儿子周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四十余年不用刑罚。因此,他在位的二十二年和儿子康王在位的二十五年,前后四十多年,周朝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成为西周盛世,史称“成康之治”。

文献记载

《史记·周本纪第四》

《逸周书·王会》

《尚书·召诰》

《尚书·洛诰》

《何尊铭文》

轶事典故

桐叶封弟

其父周武王死时,他尚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周成王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与自己感情非常好的小弟弟叔虞在宫中的一棵梧桐树下一块儿玩耍。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风过后,地上留下了许多梧桐叶。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用小刀切成一个(大臣们上朝时手中所持的)“圭”,并随手将它送给了叔虞,以玩笑的语气对他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喏——你先把这个拿去吧!”叔虞听到成王这么说,随即欢欢喜喜地拿着这片用梧桐叶做成的“圭”,跑去将此事告知他们的叔父周公。

周公仍代尚是稚龄的成王执掌国政,听了叔虞告诉自己的话,便立刻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向成王道贺!成王不解地问:“叔叔,你为什么要特地穿上礼服,赶来向我道贺呢?”面对周公的道贺,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的成王,不禁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周公依然面带微笑地对成王解释道:“我刚刚听说,你已经册封了你的小弟弟叔虞!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我怎能不赶来道贺呢”“哦!那件事啊!”这才想起此事的成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刚才,我只不过是和叔虞闹着玩而已,不是真要册封他呀!”

不料,成王的话刚说完,周公立即收起笑容,正色对成王说:“无论是谁,说话都要以‘信’为重;你身为天子,说话更是不能随随便便,当做是在开玩笑一样。如此,你才能得到人民对你的信赖!倘使你总是罔顾信义,任意将自己说出口的话视为玩笑,这样,你还有资格做一国的天子吗?”周公之言,令成王深感惭愧……于是,成王便迅速决定:将叔虞册封于唐地!坚守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策。

周公辅佑

周公为使周成王尽快成长为一名有为的君主,还对他加强教育。因成王是君主,不便指责,所以周公便把自己的儿子伯禽做为周成王的陪读,周成王做得不对的时候,周公就把对周成王的教训、责罚转到儿子身上,使周成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他的教育下,周成王终于明了许多为君之道,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后世纪念

王陵

成王驾崩后,葬于毕原。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将其定在周陵附近,并立碑。即汉平帝康陵东南,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院内的大冢。

现代考古证实,这不是周成王陵,周陵不封不树,西周王陵也没有发现。所谓周成王陵其实是汉平帝康陵的陪葬墓,孝平王皇后陵。

迁宅之议

周成王营建好成周之后,有没有迁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引发争论。汉之前,人们皆认为“周伐纣,居洛邑”,直到司马迁时,提出了“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的观点之后,开启了千年的“迁宅之议”。

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出土越来越多西周时期的铭文来看,尤其是“何尊铭文”的发现,对成王迁宅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言之凿凿,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证明,成王五年“宅兹中国”之说,遂在在文献、考古均得到证实。尽管学界还有不同看法,但何尊的问世,毕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还有一种观点是周成王只是将王朝的政治中心、军师中心迁到了成周,丰镐暂时保留祭祀中心。当“成康”(成王、康王)之后,出土的西周铭文中,成周出现大量的宗庙祭祀系统,如祭祀先王的京宫、祭祀前王的康宫、昭宫和穆宫等,这时候成周才成为祭祀中心。

迁宅说

成周洛邑是周公所建,但却是周武王的遗诏,周武王之前就移象征王权天下的九鼎于河洛,以示迁都的决心,周公建立洛邑之后,在这里制礼作乐,举行平王亲政大典,称其为天下之中,各诸侯进贡道里均,丰镐保留宗庙祭祀。

《金匮》:“武王伐纣,都洛邑。阴寒,雨雪一十余 日,深丈余。甲 子朔 旦 ,有五丈夫秉马车从两骑至王 门外 ,欲 谒武王。”

《何尊铭文》:“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

《何尊铭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

《尚书·梓材》中也有周成王所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尚书·召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尚书·召诰》:“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洛)师。”

《书序》曰:“成王在丰,欲室洛邑。”

《周札·大司徒》:“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合也,四时之交也,风雨之合也,阴阳之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线方千里,而封树之。”

《帝王世纪》:“周公相成王,以丰、镐偏处西方,职贡不均,乃使召公卜居洛水之阳,以既土中。”

《史记》: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遂国之。

《资治通鉴》:“昔成王迁洛,犹存宗周;汉迁东都,京兆置尹。”

《汉书·卷二八下·志第八下》:“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

《后汉书卷八○上 列传第七○上》:“成周之隆,乃即中洛。周成王就土中都洛阳也。”

未迁说

周成王复都丰镐说,最早是司马迁在指出的,在《史记》中司马迁说洛邑建成后,只是置放了九鼎,而周成王仍然复归国都丰镐。未迁说主要观点如下: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

唐初孔颖达、王德韶、李子云等人奉唐太宗诏编纂的《十三经注疏一·尚书正义·周官第二十二》同样认为周成王并未迁都洛邑,对史记记述予以肯定:“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黜殷在周公东征时,灭淮夷在成王即政后,事相因,故连言之。还归在丰,作《周官》。成王虽作洛邑,犹还西周。”

《尚书正义》注疏进一步论述:“《史记·周本纪》云: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是言成王虽作洛邑,犹还西周之事也。《多方》云:‘王来自奄,至於宗周。’宗周即镐京也,於彼不解,至此始为传者,宗周虽是镐京,文无‘丰镐’之字,故就此解之。武王既以迁镐京,今王复在丰者,丰、镐相近,旧都不毁,丰有文王之庙,故事就丰宣之故也”。

苏东坡在《周东迁失计》中对史记的这一记述也予以肯定:“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并且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新史学的开山鼻祖王国维《殷商制度论》载:“又作雒邑为东都,以临东诸侯;而天子仍居丰、镐者凡十一世。”同样也对周成王迁都一事予以否定。

遗址考古

依据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发现,周成王和周康王时期,曾国就已经存在于湖北随州一带。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26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词条所在榜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国内历朝历代皇帝顺序 中国十大皇帝排行榜
皇帝一词起源于秦始皇,在从秦始皇称帝到清宣统帝溥仪下台的2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一共产生了大大小小406位皇帝。但在这数百位皇帝中真正堪称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外能开疆拓土、内能富国安民的明君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那么,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是谁吗?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又是谁呢?接下来MAIGOO网编辑就给大家带来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这份中国历朝历代皇帝顺序大全请你收藏好!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 古代十位最伟大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排名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之主,是九五之尊,他们在享受至高权力、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背负着勤政爱民、治国强国的重大责任。虽然说,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帝,但功大于过的皇帝还是很多的,下面本文盘点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在悠久的历史中,谁才是你心目中最伟大的帝王呢?
世界历史十大帝王 世界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 亚力山大大帝位列第一
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帝王有哪些?亚历山大大帝、秦始皇、成吉思汗、拿破仑、伊丽莎白一世、隋文帝等是世界最著名的帝王。其中,历山大大帝,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本文为大家盘点世界历史十大帝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十大开国皇帝 中国十大最强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开国皇帝排名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他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232年的皇帝制度时期。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那么,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开国皇帝吗?下面本文盘点了中国十大开国皇帝,一起去了解下吧!
中国历史上十大盛世皇帝 中国历史上十位创立过盛世局面的皇帝 古代盛世皇帝盘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创立过盛世局面的皇帝?盛世治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即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盛世治世一般表现为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科技进步、文化昌盛等等。本文盘点了中国历史上十大盛世皇帝,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最出名的皇帝 中国的皇帝有哪些 中国最有名的皇帝
中国最出名的皇帝有哪些?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本文盘点了中国十大最出名的皇帝,快来看看中国最有名的皇帝有哪些吧!
世界十大传奇帝王 世界著名的10大帝王 影响世界的帝王盘点
帝王是皇帝和各种君王的统称,世界历史上封建帝统的君主时代出现很多著名的君王,这些君主在自己的时代书写着他们的传奇。这些影响世界的帝王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世界十大传奇帝王,其中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大流士一世、亚历山大大帝、彼得一世、查理曼大帝、伊丽莎白一世、凯撒大帝、拿破仑·波拿巴、维多利亚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等,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帝王都有哪些传奇故事留存至今吧。
中国各朝末代帝王列表 盘点中国历代王朝亡国之君 中国历代亡国皇帝有哪些
中国各个朝代最后一位帝王是谁?秦朝建立后嬴政自称始皇帝,宣布后继者代代相承以至万世。此后朝代更迭,周而复始产生了大大小小60多个王朝政权,每一个朝代国家有开国之主,也有亡国之君。从秦朝秦三世子婴,到清朝宣统帝溥仪,一共有位48位末代皇帝见证了自己王朝帝业的崩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历史朝代末代帝王表,一起来了解下吧!
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唐朝有几代帝王
唐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唐朝从618年由李渊建国至907年,国祚289年,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唐朝皇室姓李,故又称李唐,唐朝又与隋朝一脉相承,史学家称之为“隋唐”。那么,你知道唐朝历代皇帝分别是谁吗?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唐朝各位皇帝,一起去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十位皇帝 中国十大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帝王在位时间排行
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其中更换了多少王朝,经历无数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帝王肯定要数康熙了,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那么,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皇帝在位时间比较久的吗?本文盘点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十位皇帝,一起去了解下吧!
清朝十二帝顺序 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清朝最后一位帝王是谁
清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清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呢?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王朝自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共历经12位皇帝,统治长达268年。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为大家介绍清朝各位皇帝,一起来看看吧!
周朝历代帝王一览表 周王朝历代君王名单大全 周朝天子列表
周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周朝君主,周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姬姓,黄帝后裔,又称周天子,如周武王、周平王。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行分封制,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那么,你知道周朝历代皇帝分别是谁吗?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周朝各位皇帝,一起去看看吧!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同性恋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同性恋的帝王 中国历史同性恋皇帝有哪些
如今同性恋被已经被视为合法的爱情了,因此越来越多人可以接受这种倾向的人。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必定也有同性恋的存在。而却有不少身为一国之主的皇帝也染上了“同性恋”的瘾,并与对方编织爱的故事,流传至今。本文盘点了中国古代十大同性恋的皇帝,一起去看看吧!
4.9万+
秦朝历代大王列表 秦朝帝王排序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
秦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那么,你知道秦朝历代皇帝分别是谁吗?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秦朝各位皇帝,一起来看看吧!
商朝31位帝王一览表 商朝有多少代帝王 商朝第一个君王是谁
商朝君主顺序是怎样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建立。经历17代31王,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那么,你知道商朝历代君主分别是谁吗?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商朝各位君主,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历代帝王简历 明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明朝有几代帝王
明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明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呢?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作为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本文为大家介绍清朝各位皇帝,一起去看看吧!
宋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北宋历代帝王列表 南宋的帝王列表
宋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那么,你知道宋朝历代皇帝分别是谁吗?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宋朝各位皇帝,一起去看看吧!
汉朝历代帝王一览表 东汉历代帝王表 西汉历代帝王有哪些
汉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那么,你知道汉朝历代皇帝分别是谁吗?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汉朝各位皇帝,一起去看看吧!
西夏历代帝王一览表 盘点西夏历代君主 西夏王朝有几代国君
西夏皇帝顺序是怎样的?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终于夏末帝,共10帝。西夏是由党项民族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夏是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诞生的,所以从建国起,就与宋、辽发生战争,但最终被蒙古所灭。本文为大家介绍西夏各位皇帝,一起去看看吧!
魏晋南北朝历代君主列表 南朝历代帝王表 北朝历代帝王名单
南北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灭南朝陈。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那么,你知道南北朝历代皇帝分别是谁吗?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南北朝各位皇帝,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