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品牌分类   知识分类          
移动端
  • 买购网APP
  • 手机版Maigoo
  

广东饮食文化特点 广东饮食文化习俗 广东饮食文化讲解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0
摘要: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就载有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粤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中原风俗和荆楚文化的影响下,融合本地的食俗,并在顺德菜的基础上,吸取潮州菜和客家菜的精华,逐渐演变和发展起来,时至今日,粤菜仍然在吸收世界各地菜系的优点和精华,不断进步。粤菜讲究“鲜、嫩、爽、滑”四字真言,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广东的饮食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广东饮食文化,是指广东省的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讲究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广东饮食风俗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以大米为主食。广东自古“以黏为饭,以糯为酒”。(清·《广东新语》)广东各地,无论是平原、沿海或是山区、城镇乡村,每日三餐几乎全是以大米为主食。当今广东有许多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诸如广州、深圳以及香港等地,早餐兴吃面食,甚至食用西餐,但就全省而言,仍是以大米为主食,面食为辅,或粥、或粉、或米制糕点,当然面制的糕点也不少。

二、嗜好甜食。广东人喜爱甜食,尤以暑天为最。广东人在日常饮食中,把糖与盐看得同样重要。清代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云:“大抵广东人饮馔多用糖。”

三、喜欢杂食。以动物食物而言,除猪、牛、羊、鸡、鸭、鹅、鱼、虾之外,广东人还吃狗、蛇、鼠、龟、兔、猴、螺、蛙、虫等。有道是:“花草虫鱼,可为上菜;飞禽走兽,可成佳肴。”

四、讲究烹调。广东人调味以甜为主,酸辣次之。粤菜的制做有蒸、炸、浸、炆、焗、炒、炖、煎、熬等36种方法。重色彩,求镬气,讲刀法,食味道。故在广东盛传“睇(看)戏睇(看)成套,食嘢(物)食味道”的顺口溜。

五、季节性强。广东人的饮食习惯往往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有所谓“时菜”的说法。一般来说,冬春重浓郁,夏秋求清淡。热天多食清凉的食物,冷天多进摄滋补的炖品。如夏天喜食绿豆糖粥、莲子炖鸭;冬天爱吃狗肉火锅、三蛇烩羹之类。

广东的饮食文化究竟包含着哪些文化呢?本文将在以下四点来阐述广东的饮食文化。第一就是地区饮食特点,第二就是早茶文化,第三就是广东小吃,第四就是广东煲汤文化这四个方面来讲述广东的饮食文化。

主要地区饮食特点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烹饪技术之精妙,菜式美点之纷繁多样,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都可谓首屈一指。在今日中华大地,从京城到边疆,从沿海到关外,一股“粤菜风”正风靡全国,甚至冲击着其它菜系原先占据的市畅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

1.影响粤菜的地理与历史因素

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其西面、东面和北面丘陵环绕、林丰草茂,岭南佳果丰富,飞禽走兽亦多;南面临海,滩涂辽阔,出产不少咸淡水产和两栖类动物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汉越文化和生活习俗很快融合。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东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东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畅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东饮食文化,名扬海内外.

2.粤菜的悠久历史

粤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 ”,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乳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文物。

3.粤菜之广州菜

广州菜特别讲究厨艺精湛,烹调方法有21种之多,尤以炒、煎、火局、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炎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爽为主,而且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并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广州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广州菜取料广泛,品种花繁多,令人眼花燎乱。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鹧鸪、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鱼等飞禽野味自不必说;猫、狗、蛇、鼠、猴、龟,甚至不识者误认为"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惊异。广州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种之多。广州菜有许多调料,如蚝油、鱼露、柱侯酱、沙茶酱、豉汁、西汁、糖醋、酸梅酱、咖喱粉、柠檬汁等,为广州菜的独特风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对比起中国其它菜系,广州菜较少用浓重辛辣的调味料,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广州菜的著名菜肴有:烤乳猪、龙虎斗、太爷鸡、红烧大裙翅、菊花龙虎凤蛇羹等。龙虎斗、白灼虾、烤乳猪、香芋扣肉、黄埔炒蛋、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等,都是饶有地方风味的广州名菜。除此之外广州人还有喝茶、喝糖水、喝凉茶、老火汤、粥、小吃等饮食习俗。

喝茶。“感受广州,从饮茶开始”。广州人喜爱喝茶,尤其爱喝早茶。喝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也是广州最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居民日常饮食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州人所说的喝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喝茶。不仅喝茶,还要吃点心;不仅喝早茶,还要喝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等等。可见,广州人的喝茶实际上成了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探究广州人爱喝茶的地理条件,我想第一是气候特点,酷热的天气中,茶不仅补充的人体水分,而且可以提神,缓解酷热造成的疲倦感和暴躁情绪;另外这也和广州人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广州人不想冒尖,喜欢偷闲,,广州人喜欢中庸之道,喜欢与世无争,凡事给自己留点余地,乐于偷的平生半日闲,自然要寻找生活的乐趣。因此形成了广州人喜欢坐在茶楼“叹茶”的独特文化。

喝糖水。广州人四季喜爱饮糖水。糖水由某些药材、豆类、水果、面制食品加上糖经煲制而成,有清润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种名目繁多:豆类的有红豆沙、绿豆沙、眉豆沙;糊类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凤凰奶糊;药材类的有百合糖水、莲子糖水、清补凉糖水;还有炖蛋、炖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汤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浆、豆腐花等。我想这也是和广州的气候特点,还有广州人喜欢偷闲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宵夜。宵夜也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广州人吃宵夜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糖水,粉面皆宜;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市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广州也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广州作为大都市,生活节奏很快,白天忙于上班,到了夜晚就非常希望轻松一下,特别是周末,因此宵夜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喝凉茶。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广州人爱吃,会吃,有时吃的煎炸东西多了,难免会上火,于是饮凉茶也成了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凉茶是广东特有的一种茶,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效,起到保健止渴作用。分析此饮食习惯的地理条件,广东地属岭南,多雨潮湿,冬暖夏热,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配制成各式各样的凉茶,制售凉茶的药店、摊档、作坊,也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每到夏天,凉茶是广东人必不可少的饮料。广东凉茶的主要成份是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绵因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金银花、紫苏、薄荷、布渣叶、半边莲等等。

老火汤。在广州人的餐桌上,一煲美味可口的老火靓汤是必不可少的,与国内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些老火汤不是简单的“泡”成的,而是选足材料,不惜花上四五个钟头的时间,用慢火,耐心得烹饪出来的,那味道当然是汤中极品啦。广州汤又补充水分又滋补,充分体现了广州人悠闲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去到广州菜餐馆,一顿饭往往也是从汤开始。

粥。广州人的早餐中大多有粥,一碗碗的粥里面通常是看不到米粒的,因为米粒已经被长时间的煮烂了,变成了糊状,我们称为“熬粥”。早上喝上一碗老火粥,白粥也好,肉粥也好,都可以清肠胃缓酷热,简直是一大享受。你可能会为广州人如此舍得花时间来煮粥而感到不理解,我想,这也是符合广州人喜欢“叹”的性格特征吧。

广州人喜欢吃,会吃,舍得吃。这种吃不像北方人的豪饮豪吃,请客也多不劝酒,不以把别人灌醉为乐,他们喜欢叹,叹酒叹茶,叹粥叹糖水,叹宵夜,这种消遣享受,形成了广州独特的饮食文化。通过以上分析,我得出:广州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广州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还有广州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悠久的饮食历史等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广州菜是由中外饮食文化汇合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不断创新而成的。

4.粤菜之潮洲菜

潮州菜简称潮菜,发源于潮汕平原,历经千余年而形成和发展,以其独特风味自成一体,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油而不腻;讲究佐料,注重汤水;烹调方式上,烧炒炖炸俱全;讲求色香味型,丰富多彩。潮菜,不仅风蘼南粤,走俏神州大地,而且饮誉海外,香飘五洲,影响广泛深远。潮州菜的另一特点是喜摆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头、尾甜菜,下半席上咸点心。秦以前潮州属闽地,其语系和风俗习惯接近闽南而与广州有别,因渊源不同,故菜肴特色也有别。

潮州小食品种繁多,源远流长、制作巧,如有名的水晶球、蚝烙、羔烧番薯、粽球、牛肉丸等。有的以酥脆喷香取胜,有的以鲜美可口见长。在制作过程中,一是选料上乘。二是注重调味。三是烹调独特。秋到蚝肥,炭烧蚝、蚝仔烙,鲜香四溢,这里也有种新鲜的吃法,上来时只见菠菜汁、薯粉裹身,入口蚝肉、蚝汁才绿色薄衣溢出,给你惊喜。试过原味,再蘸点鱼露,可以增添鲜味。“粉”类主食,在潮阳十分常见。这里所说的“粉”,多指用粘米粉制作成各种主食,炒咸糕稞最为经典,打成年糕模样再切条,奇怪的是伴着咸肉末和青菜来炒,不爽不粘,口感软滑。潮州的贝类海产,不少可以生吃。血蚌是一种很特别的贝类,肉质鲜美,开壳见红,因而得名,不过由于在泥沼里生长,采购回来时是灰头土脸的,必须经过清洗、清水养护一番,才能“见客”,功夫一样费时。汕头牛筋丸,爽是出了名的,但是要看正宗不正宗,一定要咬过才知道———正宗牛筋丸里总是藏着丰富的天然牛油,肉味香浓。师傅介绍说,牛筋周边都有一定的牛油,用的牛筋越多,牛油就越多。下锅前,瘪得比普通丸子还小,一旦到了热锅里,迅速变成一个乒乓球!小孩子们还以为是变魔术呢。

5.粤菜之东江客家菜

客家饮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客家菜肴,另一为客家小吃。客家菜肴在榜上有名的系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与潮菜、粤菜比较,客家菜偏重“肥、咸、熟”,这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首先因为他们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其次,客家人因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比较富裕的大户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份;再次,山区草木多,养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习惯,且他们觉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诚然,社会在不断变革,客家菜也在不断创新;而客家菜的变化又反过来说明社会的文明坤,传统的东江菜在现代的河源客家人的锅头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其原汁原味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食品的质量好、味道好与河源的生态环境好尤其是水好有很大的关系;二是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三是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所谓可口可心,系指清淡的口感、实惠的价码和调和的作用。其调和作用类似现代术语“饮食疗法”。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阴降火、清肝明目、壮腰补肾、养颜益气等功效。

比较具特色的有:

(1)东江盐焗鸡:东江盐焗鸡是东江菜肴传统特色的一大名菜,它的特点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浓。

(2)东江酿豆腐:东江酿豆腐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逢年过节,东江人便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

(3)梅菜扣肉:梅菜是惠州传统特产,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传为“正气”菜,而久负盛名。这道菜的特点是: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4)八宝窝全鸭:八宝窝全鸭与盐焗鸡堪称东江菜中的“双绝”。这款菜是用糯米、香菇、莲子、虾米、鱿鱼、肉粒、咸蛋等各种原料作馅,填入鸭腔内,经过氽、煲、蒸的手续巧制而成,以上汤佐食,浓郁芬香,软滑可口,尤受日本客人欢迎。

广东早茶文化

广东人在别人替自己倒茶的时,习惯以右手食指与中指微屈,叩击桌面以表谢意。这个简单的动作,是源于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随从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的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并流传至今。茶楼、酒家的点心讲究精、美、新、巧。早茶市供应的点心,普遍都有五六十款之多,有的达八九十款甚至百之多款。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更有时令的,真可谓多姿多彩,琳琅满目。早茶也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茶市供应各式咸甜干湿点心,如自助餐,凭君所好,各取所需,价格也很实惠,一般市民都能消费。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东早茶的餐点特色点心有叉烧包、干蒸烧卖、及第粥、马蹄糕等等。

广东小吃文化

广东小吃大体可分为油炸、粥品、粉面、糕品、甜品、粽子和什食等七大类,这些小食价廉物美,遍布全市大街小巷。

1.油炸类小吃,有油条(炸面)、油香饼(咸煎饼)、笑口枣、牛利酥、脆麻花等,有咸的、有甜的,也有甜中带咸、甜中带酥、甜中带脆的。

2.粥品类名目繁多,油炸和粥品一般都同时经营。著名的有及第粥、艇仔粥。

3.粉面类品种有面条、云吞、沙河粉、猪肠粉、桂林米粉等,以云吞面和沙河粉最受群众喜爱,猪肠粉则多在早上供应,十分畅销。面条、沙河粉配以各种肉料可制成牛腩面、猪手面、鱼蛋面、牛腩河粉、肉丝河纷、鱼片河粉等,既可汤煮,又可炒制。

4.糕点类有松糕、棉花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伦教糕等,这类食品的共同点都是蒸制而成。

5.甜品类在小食中所占的份量虽然不大,但有其特色,较受群众欢迎的有双皮奶、去壳绿豆沙、红豆沙、芝麻湖、杏仁糊、麻蓉汤丸、冰糖炖木瓜、冰花炖鸡蛋、寄生蛋茶等等,这些不但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有些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如芝麻糊能去肠燥,炖木瓜可清心润肺,寄生蛋茶可降血压等。

6.粽子类大体可分为甜粽和咸粽两种类型,甜粽类以枧水粽为基础,其特点是制作比较简单,黄澄澄带有枧水香味,爽滑可口,耐存放,品种有豆沙棕、莲蓉粽,近年莲香楼创新了蛋黄莲蓉粽。咸粽类制作比较复杂,品种有咸肉粽、裹蒸粽、火腿粽、肇庆裹蒸粽等。广州市的粽子是群众喜爱的小食之一,在街头巷尾常年可见售卖。

7.杂食类多为流动个体摊档经营,品种有煲牛杂、炒田螺、猪红汤、牛骨汤、酸辣菜等,这些品种各有风味特色,销售量虽不大,却也经营者众,有些经营者在煲牛杂时配以萝卜、白灼菜胆以及各式酱料,光顾者颇多。

广东煲汤文化

广东人喝汤的历史来源已久,这与岭南水土湿热有关系。所以广东人有无“汤”不成席一说。无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还是到酒楼宴客,首先上台的必定是汤。而且广东人认为喝汤最有营养,适合养生,所以广东人煲汤用料都精细讲究,汤的种类也会随着季节的转换而改变,而且煲汤多用砂锅,因为这样煲的汤才鲜浓、够火候,才算老火靓汤。而喝老火汤是广东传统的的养生之道。

讲究用料与火候。主料并不复杂,几块骨头即可。要按照汤的凉热来配料,清补的可加入凉性材料,热补的可加入热性材料,当然还有不热不凉的,但千万不可随便搭配混用。中药材在煲汤占据了重要位置,百合、莲子、淮山、红枣、枸杞、山药、党参等都是煲汤常备的材料,但原理同样是凉热分明要适宜。而且不同的汤的用途各异,有些是进补的,有些是去火的,有些可以治疗头疼,有些可以预防感冒。比如萝卜、橘子皮、生姜、香菜煲汤,可润肺,增强抵抗力,防非典。

煲汤的火候讲究“慢”,置于文火之上,长则数天,短则几个小时,不急不躁,不需要搅动,也感觉不到汤水的滚动,不知不觉中鲜美的汤便逍遥而得来。

广东人认为,汤水可以滋补五脏、营养六腑,而广东汤水亦为广东菜一大特色。以汤水为食疗更是广东人饮食的传统,食疗汤水滋味且补益。但不同季节应以不同汤水作调补,而不同体质的人亦应饮用不同成份汤水,才能收到食疗功效。中医食疗概念、针对常见疾病而配备之保健汤水。这靓汤的文化和功效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广东人喝汤得做法也很多,常见得有以下7种不同的做法:煲汤、滚汤、炖汤、清汤(做好了把汤淋进去)、汆汤(将原料摆好,开水冲进去)、汤泡(如汤泡虾球)、烩羹(加淀粉做汤)等等。这七种中,又以老火靓汤为最。老火靓汤又叫明火煲汤,是用明火直接煲出来的。老火靓汤不同于炖汤,炖汤是用蒸汽或者隔水炖的,最后呈现的效果是不同的。煲汤的汤比较浓,炖汤靠蒸汽来加温,汤比较清澈一点。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