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品牌分类   知识分类          
移动端
  • 买购网APP
  • 手机版Maigoo
  

孩子占有欲过强的原因 如何应对孩子强烈的占有欲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爱宝育儿 上传提供 评论 0
摘要:有些孩子的占有欲超级的强,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得不到甚至可能会动手抢。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强烈占有欲呢?其实,孩子占有欲过强主要还是家长较少传递物品归属概念,或者是过分强调孩子的个人所有权、溺爱孩子,这时要引导小孩认识所有权、转移孩子注意力、教导孩子相互分享……下面,一起来看看了解下吧!

孩子占有欲过强的原因

1、较少传递物品归属概念

如果爸妈平时在生活中就很少向宝宝传递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可以碰的,什么是不可以玩的等类似的概念,而是一味地随她想怎样就怎样。如此这般,孩子自然难以认识你的”“他的我的的区别。一贯地想拿就拿,想用就用,不是自己的也要去抢占,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强占有的不良习惯。

2过分强调孩子的个人所有权

孩子到了四岁左右,已开始有比较明确的所有权概念。但这种所有权概念是不完善的,只能从自己出发。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东西,只能自己用;自己的玩具,只能自己玩,别人是碰都不能碰的。此时,爸爸妈妈如果在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再过多地强调是专门为买的,孩子独占的心理就会更加强烈。

3溺爱成为滋长强占的温床

四五岁的孩子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如果平时生活中家里的长辈对他都是百依百顺,他不但无法形成和别人分享的意识,反而独占的意识会愈来愈强。


孩子占有欲太强怎么办

1引导小孩认识所有权

许多小孩子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占为己有,即使东西并不是自己的也想要带回家,这时父母应当引导小孩认识所有权。让小孩知道那个玩具是别人的,我们不能够随便拿走,就像是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是宝宝的,不可以被别人拿走。引导小孩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够放下对那个玩具的强烈占有欲,了解玩具是别人的不可以拿走,如果小孩实在很喜欢,父母是可以适当的时候用那个玩具奖励小孩。

2、要压制,要引导

如果过度压制会使得孩子产生常说的“逆反心理”,更想得到它。因此,在孩子要别人的东西时,可以温和地提醒他,使他回忆起曾经吃过或玩过这种东西,有助于解除孩子的强烈要求。

3、转移孩子注意力

有时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而这种东西自己家确实没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答应(并做到)给他买一个。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尽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别处。

4、家长可以尝试交换法

交换玩具或食物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可以防止孩子独霸和占有欲的产生。如孩子要别人的玩具,就让孩子自己拿着玩具用商量的口吻,友好的态度和小朋友交换着玩,使双方都受益。

5、教导孩子相互分享

告诉孩子你有好玩的和别人玩,别人也会把好玩的给你玩,当孩子不愿意的时候也不要勉强,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理解什么叫做分享,当孩子主动分享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认可宝宝的分享行为。

6家人不要过度溺爱纵容孩子

现如今年轻人要上班,孩子一般都交给老人带,而老人大多数都是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舍不得批评孩子,导致孩子占有欲强,所以宝爸宝妈要跟老人沟通好,怎么教育好孩子。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产后忧郁认识】产后抑郁会持续多久 产后抑郁症能治好吗 产后抑郁认识误区
产后抑郁会持续多久?初为人母,有6成到8成的新妈妈会经历“产后情绪低落”,这是一种轻度的抑郁状态,泪点低、焦虑、睡眠障碍、易怒、情绪多变等。...
【产后抑郁症怎么治疗】产后抑郁症怎么办 产后抑郁症看什么科
一般产后抑郁的人常常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家人和丈夫的关系不协调,在睡眠上也有一定的障碍。那么,产后抑郁症怎么办?得了产后抑郁,孕妇应该及时...
分离焦虑症怎么办 分离焦虑的解决办法
分离焦虑症是现在很多孩子会出现的症状,当患上这种症状之后,在和父母分开的时候孩子的反应就会特别大,会出现非常撕心裂肺的哭泣,而且还会无理取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孩子适应社会,减少不健康行为和心理异常的发生,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
儿童心理异常的行为有哪些 宝宝心理异常的表现
社会问题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宝宝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