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品牌分类   知识分类          
移动端
  • 买购网APP
  • 手机版Maigoo
  

【台湾产业概况】台湾支柱性产业分析 台湾高新技术企业

本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评论 0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 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除了上述的高新技术产业,台湾还有哪些重要产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台湾比较著名的产业,包括半导体产业、IT产业、娱乐产业、文创产业等,以及介绍台湾有哪些高新技术企业。
台湾产业概述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涌现HTC、富士康、宏碁、华硕、台积电等一大批明星企业。台湾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台湾非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大量外资和技术,快速发展成为发达地区。台湾教育发达,硬件研发能力很强,加上又是贸易港口地区,做硬件很容易实现国际化。不难看出,台湾制造业拥有抢占国际市场的先天优势,不仅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也成为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

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但是,为降低生产成本,台湾许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也造成产业空洞化的问题。
台湾半导体产业
如果说电子IT产业是台湾的支柱,那么半导体就是电子IT产业的支柱。晶圆是众多台湾民众评选出来的台湾意象之一,原因是,截至2017年晶圆在目前世界上的占有率是全球第一的,2017年,以晶圆作为代表的台湾半导体产业链总产值达8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韩国,全球排名第三。其中以晶圆代工领域的市占率最高,全球排名第一,占7成以上,产值达397亿美元。代表公司:台积电、联发科、联电、日月光、硅品、奇景光电、联咏、瑞昱、力晶、华亚科、南亚科。

半导体发展历程
  • 1974年,台湾以劳动力密集的轻工业、加工出口业为主,面临着产业已发展成熟,且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并有大量、低廉的劳力,中国台湾急需寻找下一世代的产业以实现转型突破。
  • 1974年2月,费骅、孙运璿、方贤齐、高玉树、王兆振、康宝煌,以及力主中国台湾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潘文渊等聚集在一起讨论决定以集成电路技术作为产业发展蓝图,勾勒出了中国台湾未来转型高科技产业的愿景,并决定以从美国引进集成电路研发、制造、封测等技术,以争取时效。
  • 1974年7月,潘文渊撰写《集成电路计划草案》,孙运璿随即召开专案会议,并在8月17日正式核定该计划。
  • 1976年4月,经过招募培训的19人团队出发前往美国,他们不负所望地将集成电路技术成功带回中国台湾。
  • 1977年10月,工研院打造的中国台湾首座集成电路示范工厂正式落成启用,当初赴美受训的人才返台投入生产研发。
  • 1980年,设立中国台湾第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联华电子,并移转4吋晶圆技术以及研发团队,转任联电研发制造。
  • 1984年,工研院接下“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计划”,自行投入研发。
  • 1986年,中国台湾第一座6吋集成电路实验工厂正式完工。
  • 1987年,衍生成立中国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
  • 1990年代开始,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链逐渐完备,在各领域的代表性公司除台积电、联电之外,还包括日月光控股、联发科、群联、稳懋、旺宏、华亚科、南亚科等。
  • 1995年,台湾以4年半的时间发展出8吋晶圆0.5微米的制程技术,让中国台湾的半导体技术跻身世界一流。
  • 2018年,集成电路发明后的第60年,台湾地区作为半导体设计与制造的重镇,不仅上、中、下游产业链整合完整,更首创专业的分工模式,打造出了晶圆、集成电路封测代工业,以打群架、技术领先的模式,带动了全世界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台湾IT产业
上世纪90年代至今,IT产业都是台湾经济的支柱,半导体代工则是台湾IT的支柱。相当长时间内,台湾知名IT企业的发展都得益于这一基础性优势。从1980年~2005年,台湾的讯息产业在PC产业高速发展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主机板、芯片组、笔记本PC、扫描仪、晶圆代工等等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均拥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国民人均收入也从1982年的2600美元上升到15000美元,诞生了华硕、宏碁、趋势科技、研华科技、联发科、HTC等一众互联网品牌。

但是随着硬件、芯片、代工等三大产业的优势逐步丧失以后,台湾在经济上再也没找到新的支点。特别是中国大陆正在经历互联网热和全民创业大潮的时候,台湾互联网行业却是“一潭死水”。究其原因,制造业成为台湾IT产业转型羁绊、台湾当局没有提供长期的政策环境、小小的台湾没有诞生BAT级企业、上一代硬件和代工行业大佬并未起到传帮带作用,使IT产业出现青黄不接的怪象……被称为台湾IT行业“教父”的宏碁(Acer)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大陆制造取代台湾是理所当然的,就像过去台湾在半导体、面板等制造业上取代日本一样,因此台湾必须创造其独特的价值。面对新的两岸政治环境,施振荣坦言,要鼓励民间交流,不能停滞,“台湾和大陆企业要共创价值,有很多互利互补的合作机会,为全球做贡献,这是我们希望追求的。”

台湾产业园
国民党政府迁台后,给台湾带来大陆的学术人才与科学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基础。自1980年起,台湾当局相继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等科学园区,大力鼓励厂商投资集成电路、电脑等高新技术产业,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部分高新技术产业
台湾远洋渔业
台湾远洋渔船只数位居全球之冠、鲔鱼捕捞量世界第1,造就出全球水产贸易龙头、世界前3大渔网制造商等国际大咖,2018年4月底行政院海洋委员会正式挂牌,就说明了渔业对台湾发展的重要性。台湾远洋渔业占总体鱼业产值44%,鱼类及其制品仍为台湾最重要的外销农产品,2017年出口金额为15.99亿美元,前5大水产品中,就有4类由远洋渔业所贡献,又以鲔鱼最高,每年为台湾贡献7.06亿美元出口值,鲣鱼、鱿鱼和秋刀鱼也都是出口大宗,主要输出日本、泰国、中国。

娱乐产业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大陆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初期阶段。彼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伴随经济实力跃升的是文化市场的繁荣,大量娱乐文化需求暴增,台湾的音乐、电影、电视剧、图书、服装等产业迎来辉煌时代。2001年在台湾华视播出、由柴智屏担当制片人的《流星花园》奠定了台湾偶像剧地位,此后的《恶魔在身边》、《转角遇到爱》、《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等台湾偶像剧造就了很多人通宵刷台剧的童年。

台湾乐坛在整个华语音乐流行体系中,始终处于执牛耳的领军位置。从邓丽君,到罗大佑,再到周杰伦,不论深度广度、音乐属性、丰富程度,台湾乐坛始终引领着华语音乐势力的潮流与走向。台湾乐坛起于20世纪60年代,邓丽君、凤飞飞、甄妮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70年代末代表歌手有齐豫、郑怡、蔡琴、潘安邦等;80年代,罗大佑和苏芮这对狂飙突进的铿锵二人组,在台湾乐坛上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黑色风暴;1980年,段氏兄弟创立滚石唱片,吴楚楚创立飞碟唱片,滚石以人文风著称,飞碟擅长炮制偶像;1989年,李宗盛为陈淑桦推出《跟你说听你说》,这是台湾唱片史上首张销量破百万的专辑,把台湾唱片业推进到工业时代,这也造成了整个90年代的台湾乐坛,在流行和商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任贤齐《心太软》爆售2600万张,他幸运的成为千禧年之前台湾最后一位天王级巨星,他也是台湾实体唱片最后一张破百万的歌手;此后便进入周杰伦和他领衔的“后四大天王”时代。如今台湾除了十几年前周杰伦、王力宏、蔡依林、孙燕姿、林俊杰那一批歌手,新鲜血液都无法独当一面了。

文创产业
文创产业即文化创意产业,2002年台湾启动文创战略,在政策、产业与创意三引擎驱动下,产值由2002年的4352.6亿新台币增长到当前万亿新台币,占全台生产总值的5%以上,成为台湾经济的“中流砥柱”。政府培育、财政扶持、民资进入,产业智变是台湾文创产业的三部曲,当民资全面进入时,产业生态和市场通路已趋于成熟,台北华山/松山/西门、高雄驳二、花莲酒厂等文创基地遍布全台。台湾著名的文创品牌有:诚品书店、掌生谷粒、台北故宫博物馆传统新造、阿原肥皂、食养山房、上引水产、日星铸字行、云门舞集、VVG好样……众多大名鼎鼎的文创团队如夏姿·陈、天工开物、橙果设计等无法一一列举,散见在各个创意园区、大街小巷的“小而美”的品牌令人眼花缭乱

台湾主题推荐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展会推荐
展会聚焦
热门展会
2024年04月13日-18日
地点: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距开幕 21
2024年04月20日-05月30日
地点:寿光国际会展中心
距开幕 28
2024年04月21日-23日
地点: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距开幕 29
2024年04月25日-05月04日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天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静安庄)
距开幕 33
2024年05月08日-10日
地点: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距开幕 46
2024年05月12日-14日
地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距开幕 50
2024年06月12日-14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距开幕 81
2024年06月19日-21日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距开幕 88
2024年07月08日-11日
地点:广交会展馆、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开幕 107
2024年08月03日-05日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距开幕 133
2024年08月08日-11日
地点: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
距开幕 138
2024年09月10日-13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距开幕 171
2024年09月25日-27日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距开幕 186
2024年11月05日-10日
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距开幕 227
2024年11月12日-17日
地点:珠海国际航展中心
距开幕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