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

河南十大产业园区 河南大型工业园区在哪里 河南产业聚集区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777号 上传提供 2023-07-06 评论 0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河南工业经济发展稳步向前,各大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不断落成。那你知道河南大型工业园区在哪里,河南产业聚集区有哪些吗?河南大型产业园区主要有郑州马寨产业聚集区、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中牟汽车产业聚集区等等,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推荐的结果整理了河南十大产业园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河南十大产业园区(2023年)
  • 排排榜
  • 关注榜
  • 点赞榜

河南十大产业园区榜单是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统计为基础,maigoo研究员通过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及根据行业、地区和参数条件变化去专业分析研究,并综合多家机构媒体和网站公布的排行榜单数据和用户网络投票、评价评论、点赞关注度、口碑打分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榜单名单是大数据算法、云计算、AI人工智能、数据研究分析后系统模型自动生成呈现的客观结果。整理汇编的数据项包括:成立时间、区位配套、产业情况、项目类型、资金实力、科技水平、经济规模、企业数量、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指标。榜单由系统算法统计自动排列生成,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借鉴参考帮助了解行业名单。榜单数据因时效统计问题,可能会存在数据不全不准等情况,请根据行业最新数据进行选择,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注:榜单统计参考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6日)为我喜欢的投票>>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好的建议,请

河南十大产业园区
郑州马寨产业聚集区位于郑州市二七区,是一个以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为主,集商贸、休闲观光、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目前郑州马寨产业聚集区内入驻了康师傅、花花牛、新大方重工、东方食品机械、天方、苏宁易购销售等企业。 【 详细>>】
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示范区和辐射区面积100多万亩,是2010年科技部批准的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所人才、科技资源优势,打造一个以能源农业、安全农产品、生态保护植物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园区产品涵盖能源农业、蔬菜、花卉、食用菌、粮食等。 【 详细>>】
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新乡市延津县,园区规划面积498平方公里,规划分为“四园、两区、一中心”。据MAIGOO小编了解,作为全国第一个以优质小麦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现已建设完成投资31.85亿元的延津鲁花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0.69亿元的克明面业保鲜湿面项目,投资4.24亿元的长青集团热电联产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投资2.1亿元的小麦创业创新孵化中心等一批重大社会资本建设工程。 【 详细>>】
4、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位于驻马店市遂平县,是农业农村部2018年1月批复建设的全国第一家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启动区面积61平方公里。园区通过打造国际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国际高端食品制造基地、国际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国际农产品科技研发基地、国际农产品贸易物流中心,力争到2035年建成产业优势明显、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质高效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成为中国农业硅谷、现代产业新城。
中牟汽车产业聚集区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集聚整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及服务企业400余家,新能源电池产能达到72亿安时。中牟汽车产业聚集区以郑州日产、海马商务、河南红宇、 郑州飞龙汽车部件、郑州比克电池、 郑州泰新汽车内饰件为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郑州汽车产业链条。 【 详细>>】
6、鹤壁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鹤壁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宝山大道与宝园路交叉口,规划面积30.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首批重点发展和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区、省专业化工园区。据买购网小编了解,鹤壁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南、中、北三个组团,形成了“一核两翼三片区五个方向”产业格局,主要发展煤炭深加工、日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橡胶助剂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2019年,鹤壁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禹州市产业集聚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规划面积23.6平方公里,由东、西两个产业园组成,是河南省政府首批公布的产业集聚区,也是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据maigoo小编了解,禹州市产业集聚区依托许昌市优越的区位资源条件,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形成了以发制品和钧陶瓷两大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禹州市产业集聚区先后获得全省“十强”产业聚集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荣誉。 【 详细>>】
中关村南阳科技产业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前身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工业园,规划控制区面积15.63平方公里,起步区占地1000亩。据买购网小编了解,中关村南阳科技产业园主要功能为企业孵化器、总部经济、重点龙头项目基地,依托中关村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制造、材料科技、能源环保、生物科学、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打造“4+1”产业体系。 【 详细>>】
信阳高新区位于信阳市中心城区东部,区城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73.32平方公里,是省级产业集聚区、目前全省唯一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拥有“中国手机产业基地”、“省级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等多个发展载体和平台。高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条件良好,投资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先进特色的产业园区。 【 详细>>】
10、洛阳大数据产业园
洛阳大数据产业园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占地8.8平方公里,形成了以中移在线数字服务产业园、恒生科技园、863创智广场、顺兴产业园、景安360数据中心产业园、炎黄科技园等园区为发展内核的“一园六区”产业布局。据maigoo小编了解,园区现已具备完整的大数据开发和应用产业链条,初步构建集采集、存储、服务、应用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是洛阳市“6+3+X”新型产业专业园之一。
更多相关榜单
  • 01
    洛阳大数据产业园
  • 02
    洛阳航空航天产业园
  • 03
    洛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 04
    洛阳格力智能产业园
  • 05
    洛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 06
    洛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 07
    中原节能环保产业园
  • 08
    洛阳绿色建材产业园
  • 09
    洛阳高端石化产业园
  • 10
    洛阳跨境电商产业园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信阳十大产业园区 信阳工业园区在哪里 信阳产业聚集地有哪些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信阳市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产业园区,促进信阳市的经济发展。那么你知道信阳工业园区在哪里,信阳产业聚集地有哪些吗?信阳大型产业园区主要有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信阳市司马光油茶园、信阳市产业集聚区、潢川经济园区等等,MAIGOO小编为您整理了信阳十大产业园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哪里
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示范区和辐射区面积100多万亩,是2010年科技部批准的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所人才、科技资源优势,打造一个以能源农业、安全农产品、生态保护植物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园区产品涵盖能源农业、蔬菜、花卉、食用菌、粮食等。
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地址 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怎么样
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位于新乡市红旗区,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约6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规划用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据买购网小编了解,园区由苗圃区、孵化区、加速器区、总部基地、企业定制区、金融服务区、产学研转化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等8大区域组成,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小微企业成长的摇篮、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加速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的总部基地。
许昌5g创新应用产业园地址 许昌5g创新应用产业园是做什么的
许昌5G创新应用产业园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园区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251亩,规划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是由许昌华晟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综合型产业集聚群。作为许昌市重点谋划实施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园,许昌5G创新应用产业园主要发展工业机器人、5G创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智能电气装备制造等产业,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化、科技化产业园区,获得了河南省重点工程项目、河南省软件产业园(第一批)、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荣誉称号。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地址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东至311国道,西至103省道,南至二高北路,北至北三环路,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河南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集聚区以煤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炭素制品、新能源、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现已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以及“煤—焦—化—建”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