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

吉林省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314号 上传提供 评论 0
导语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本文整理了吉林省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朝鲜族洞箫音乐、黄龙戏、朝鲜族服饰、朝鲜族长鼓舞、朝鲜族三老人、朝鲜族花甲礼、朝鲜族鹤舞、森林号子、满族说部、朝鲜族传统婚礼等,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吉林的色彩与温度,凝聚着吉林的魅力与精彩,一起来了解下吧。
吉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文化
吉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文化
朝鲜族洞箫音乐是流行于吉林省延吉市、珲春市的传统音乐。据MaiGoo小编了解,洞箫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其不仅能表达含蓄哀婉之意,也能表现慷慨激扬之情洞箫音色恬静、悠扬,具有纯厚长者及君子之风。2008年6月7日,吉林省延吉市、珲春市申报的朝鲜族洞箫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黄龙戏,吉林省农安县地方传统戏剧。黄龙戏以“此地影”(当地民间艺人对本地皮影戏的俗称)音乐为基础,融合了东北的民间小调、戏曲曲牌、皮影专调、萨满腔、神调等多种音乐,形成了独立剧种。它拥有高亢、粗犷又朴实,鲜活又细腻的独特唱腔和音乐风格。2008年6月7日,黄龙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我国吉林省延边州。朝鲜族服装呈现出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给人美丽形象,充实了服饰艺术的宝库。朝鲜族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朝鲜族女装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2008年6月7日,朝鲜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有哪些?朝鲜族长鼓舞是吉林省图们市民间舞蹈,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明清时期,朝鲜族人口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长鼓舞随之传入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舞蹈。2008年6月7日,朝鲜族长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朝鲜族三老人主要流布于吉林省和龙市朝鲜族聚居区,是富有鲜明民族艺术特色的曲艺。朝鲜族三老人融朝鲜族曲艺才谈、小丑戏(尔光代)、漫谈、幕间剧等形式为一体,说白为主,唱演为辅。其演出曲目多反映新时代风貌,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百年大计》、《新的长征》、《去开会的路上》、《老人足球队》等。2008年6月7日,朝鲜族三老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朝鲜族花甲礼,是主要流传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聚居地区的传统礼节。朝鲜族祖祖辈辈把尊重老人看作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礼节,为老人过花甲既隆重又至诚。一到花甲之日,子女们为老人摆寿席,设酒宴,广邀亲朋好友和邻居欢聚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2011年5月23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申报的朝鲜族花甲礼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朝鲜族鹤舞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传统舞蹈,它最早是大型宫廷歌舞五方处容舞中的一种穿插表演形式。李氏王朝时期,鹤舞在表演上出现了新的变化,两只鹤围绕两朵莲花翩翩起舞,形成独立的“鹤立莲花台舞”。传入中国后,经民间艺人重新加工整理,演出形式更为完善,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的安图县流传十分广泛。2008年6月7日,朝鲜族鹤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森林号子是东北地区的传统民歌,是森林里从事抬木活动的伐木工人抬木头时唱的一种歌,俗话叫“号子”。目前这种森林抬木号子依然鲜活地存在于长白山森林之中,为抢救和保护这种珍贵的自然生态文化提供了条件。2008年6月7日,森林号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满族说部,吉林省地方民间文学,由满族民间艺人创作并传讲的、旨在反映历史上满族人民征战生活与情感世界的一种长篇散文体叙事文学。满族讲唱说部主要在氏族内以口耳相传,代代承继。因其体式与汉族民间艺人的说书比较接近,每部书可独立讲述,故称“说部”。2006年5月20日,满族说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朝鲜族传统婚礼是中国朝鲜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朝鲜族的婚礼分为“女嫁”和“男娶”两个部分,通常是同时举行的。传统的朝鲜族婚娶方式包括议婚、大礼、后礼三大阶段,另外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新郎要接受大桌。2008年6月7日,朝鲜族传统婚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吉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名称 遗产项目编号
春节(传统节日) Ⅹ-1
元宵节 Ⅹ-71
那达慕 Ⅹ-48
朝鲜族洞箫音乐 Ⅱ-124
黄龙戏 Ⅳ-101
朝鲜族服饰 Ⅹ-109
朝鲜族长鼓舞 Ⅲ-59
朝鲜族三老人 Ⅴ-80
朝鲜族花甲礼 Ⅹ-89
森林号子 Ⅱ-100
满族说部 Ⅰ-12
朝鲜族传统婚礼 Ⅹ-99
剪纸 世界非遗,Ⅶ-16(国家级)
满族刺绣 Ⅶ-80
东北二人转 Ⅴ-35
秧歌 Ⅲ-2
朝鲜族农乐舞 世界非遗,Ⅲ-24(国家级)
东北大鼓 Ⅴ-6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Ⅱ-35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Ⅷ-160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推荐入榜>> 纠错>> 投诉侵权>>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吉林非遗曲艺有哪些 吉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东北大鼓、二人转、乌力格尔、朝鲜族三老人、盘索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有哪些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就有朝鲜族跳板、秋千、摔跤(朝鲜族摔跤)、满族珍珠球、朝鲜族尤茨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美术项目
传统美术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美术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间美术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美术名单,包括中国剪纸、竹刻、泥塑、灯彩、面人、草编、糖塑、苏绣、石雕、玉雕等。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584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0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17-2020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 ★★★
4.1万+ 76
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
4.1万+ 23